English

真米销售落个人气不旺

大米市场“猫腻”真多
1998-11-04 来源:生活时报 新华社记者 苏会志 王蔚 我有话说

一批以国有粮食部门为主体、货真价实的粮食批发市场,却竞争不过假冒伪劣、缺斤短两的个体批发户,影响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正常进行。记者最近暗访了北京几家粮食批发市场,了解到个体粮食批发价格便宜的真正原因。

10月24日,在北京太阳宫批发商场。这里都是个体批发户。很多摊主见到记者都先问,是自己吃还是给单位购买,是机关职工还是工地工人食用。如果是给单位采购,25公斤一袋的大米或面粉可以只装23-24公斤,发票仍按25公斤或更多分量开,采购员可从中提回扣。

一个摊主听到记者要为单位买米后说,你们想要什么地方的大米这儿都有,换个包装袋就行。记者看到,他们按客户要求把米从印有“天津大米”米袋中换装到“盘锦大米”的袋子里,换一袋从里面掏出1.5公斤。当记者问有没有回扣时,回答是,我按讲好的价钱收,发票按你的要求开。一位卖面个体批发户说:要是给工地工人吃,我这里有质量一般的面,价格便宜,一袋21.5公斤,36元钱,多买能优惠。发票照标准粉价格开。

在六里屯粮食批发市场里经营的,多是来自东北、河北等地的个体批发户。这儿的大米多标明来自辽宁盘锦、河北唐山、黑龙江五常等地,货主也百分之百地肯定,都是今年的新大米。可实际上,今年来自盘锦粮食部门的新大米还没有上市,就是有少量的新大米也是从农民手中自行收购的,是国家政策所不允许的。一位自称是卖盘锦米的个体批发户告诉记者,他的米一直供应北京的几所高校。记者带回了这种米,经鉴定来自山东。一位经营者明目张胆地对记者说,在这儿买你不亏,我把发票留个底,你拿一张空的,愿意开多少就开多少。

记者在调查时发现,不正常的采购方法使靠假冒伪劣、缺斤短两来销售的个体粮食批发户有很大的市场。北京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曾专门开设了“缺斤短两区”,原本为提示消费者,却适得其反。很多大宗用户的采购员专门到那里去采购,出门时,市场管理者要为他复秤,多被拒绝。记者看到,以上述方式经营的个体户往往生意兴隆。相比之下,货真价实、销售顺价粮的国有粮食企业摊点前却门庭冷落。

已有110个摊位的北京东郊粮食批发市场吸纳了全国主要产粮区国有粮食经营企业。这里的经营者说起顺价销售面露愁容:我们经销的粮油货真价实,发票由市场管委会统一出据,质量由专业检化验室检测,分量每周抽查,弄虚作假根本行不通。这样规范的市场什么都好,就是人气不旺。有些老百姓大老远从西郊赶来买粮,大宗采购员却寥寥无几。

一些个体批发户的违规经营扰乱了市场,也直接影响“顺价销售”政策的贯彻执行。黑龙江延寿县第一粮库业务部经理胡兆林说,在黑龙江当地收购水稻,经过加工、运输等环节,再加上各种财务费用、工人开支和500克约7分钱的国家税收,到北京后成本就到了500克1.31元,按顺价销售卖到1.35元,也只有几分钱的利润。可有些个体户在山东以每500克不到1元的价格收购,到北京后成本只有1.03元,卖1.20元,就有0.15元的利润,加上缺斤少两,500克的利润就更高了。这些个体户手中有了钱,在有些环节就可以畅通,形成了“良性循环”。而现在国有粮食企业则是恶性循环:敞开收购后的粮食竞争不过个体户,卖不出去没利润,库存成本增高,500克一年的库存成本就达0.10元,粮食越陈,卖价越高,顺价销售就更困难。河北省唐海县粮食局刘立生认为,顺价销售关系国有粮食企业存亡,顺好就活。国务院明确规定:“严禁私商和其他企业直接到农村收购粮食”。可实际上这些个体批发户多是自己去农民家中低价收粮。德州市粮食局臧登岩建议,国家应像打击走私一样加大对不法粮商的打击。北京东郊粮库副主任李金华说,应尽快组织人员研究产销区之间的市场衔接,避免可能出现的国有粮食企业和不法私商内外勾结,倒卖国家仓储粮、影响顺价销售的现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